第一作文网小学作文网原创作文作文欣赏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3-02-13 13:02:00 | 来源:第一作文网

  书籍会使人思考更深层次的道理,您或许也被作品的内容所赞叹。你可你可以认真书写一份作品的读后感,再次回味一下书中深刻的内涵。栏目特意为你整理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1)

  刚刚读完《包法利夫人》,作为一名单纯享受阅读的读者,我更多地感受到爱情的无关紧要。

  身为与艾玛同样患有浪漫狂想症的女生,对于她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与此同时,我又十分庆幸与她相比,我尚有那么一丝理性存在。

  1、认清爱情的样子,摒弃文字的蒙蔽。

  首先,一定不要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读完全文,在我看来艾玛所有的不幸皆归结于她对爱情的懵懂。在她不谙世事之时,未经历恋爱的过程,误把最初的新鲜感当作爱情,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步入婚姻。后来幡然醒悟,才发现为时已晚。

  为什么她会如此坚定执着地向往爱情呢?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书本里对爱情大肆渲染的文字的蒙蔽。

  荏苒冬春,谁还没有体验过过年少懵懂的青春,谁还没有幻想过初遇心上人之时的悸动?但很不幸,并非所有人都是那么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命定之人。

  匪夷所思的是,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文字的熏陶,从童话故事到散文小说,这些读物绝大多数都在放大这少有的幸福,为我们勾勒出虚幻缥缈的完美爱情,并且坚定地种下种子,告诉我们,一定会遇到的,爱情就在前方,它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冷静想想,真的是这样的吗?追根溯源,写出这些动人爱情的作者们真的拥有能与其笔下之物相提并论的爱情吗?我看未必。

  2、生命只有一次,为你想要的生活而活。

  其次,一定要找到自我的价值。

  为什么艾玛会任凭自己沉浸在虚无缥缈的幻想当中无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如果她立志于钻研音乐,或者沉浸于自我提升,那么爱情在她的生活中就居于次位,与之相应,那些虚幻的奢侈行为也会随之淡化,至少不至于最终被高额的借贷逼得服毒自尽。

  我一向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最终你会被迫过上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生活。最初的那些想法会被不断地挤压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直到消磨殆尽,到这时,你尚且还能称之为“你”吗?至少对我来说,这样的自己是一具行尸走肉,与死亡无异。

  3、在生活和金钱面前,爱情微不足道。

  最后,表达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在生活和金钱面前,爱情真的不堪一击。

  要说全书中唯一的爱情,我相信那就是夏尔对艾玛的感情。他一心一意地付出,最终换来了什么?是那永无止尽的借条还是艾玛临终前对他的感激?

  至少在我看来,没有一样回馈可以与他的付出相提并论。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2)

  有人说,全书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是包法利医生,艾玛所有的偷情、背叛,他全一无所知,始终全心全意地爱着妻子,在艾玛死后意外发现妻子与情人互通的书信,得知真相后心碎而死。包法利医生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养家,对娇妻的挥霍无度、情绪化等缺点都很包容,是一个老实靠谱的丈夫。但在艾玛看来,包法利资质平庸、追求安逸、胸无大志,而她自己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多感善思的浪漫主义情结是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的。包法利对艾玛很好,但不能懂她,更吸引不了她。精神层面的不对流,是艾玛频频出轨的深层原因。

  爱玛的情人们又真的和她精神想通了吗?如果说莱昂富有艺术气质,能和爱玛谈论诗歌话剧,他们的爱带有精神层面的爱慕的话,那爱玛和商人鲁道夫的偷情则完全是为激情而做,鲁道夫熟稔风月,精通女人,只是拿着情场的那一道去得到爱玛的身体,只有爱玛将此偷情视为一种别具个性的行为艺术,为自己冲破了枯燥沉闷的生活屏障而兴奋不已。

  爱玛是肤浅的,一个农场长大的村妇,因为接触了一些浪漫主义书籍,就入了魔,渴望着巴黎的浮华、晚宴的男爵、刺激的生活,对平淡的日常生活失去了耐心。她的原始阶层满足不了她的欲望,她实际并不懂文学或艺术,只是受到资本主义的怂恿和浪漫思潮的影响罢了。这大概是她也能和油腻大叔鲁道夫出轨的原因吧,她需要是这违背道德的刺激感,是疯狂叛逆的快感,而并不是灵魂上的相爱。

  提及出轨,令我感触极大的要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这段话:

  “她对自己的丈夫从来就没有什么感情,过去我认为她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秉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于精神价值。但是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女人们若是为了合适的条件而嫁,当某天遇到了动心的某人,那种冲动的力量势如破竹,不是平淡的婚姻可以防卫得了的。

  我们总是爱批评爱玛的作与贪婪,认为她本拥有了理想的丈夫,可以安稳幸福地过一生,是幻想和作让她毁掉了自己。但换一种角度,包法利医生确实是一个好丈夫,作文但也仅止于一个好丈夫罢了。他那般甘于平庸,作为医生从不求医术精进,唯怕治死了病人,爱玛受到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不甘于凡庸生活,又哪里错了呢?我们现代人醉心于旅行、摄影、电影、演唱会,这些事物何尝又不是一种对重复日常的逃避和抽离呢?爱玛是资质平庸的小人物,她美貌却无头脑,出身普通,但为何她追求纸醉金迷就是虚荣,而各方面不如她的贵妇们就可以轻易地享受呢?爱玛的幻想不切实际,却是我们无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也都渴望着梦幻、惊奇、刺激,只是爱玛错就错在她选择的代偿方式是违背道德的偷情,而不是其他理性的方式。她冲破命运的方式是自我制造幻觉,而不是在现实中去创造价值。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务得到某种好处。凡是无助于她感情发泄的,她皆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

  她确实没有爱过任何一个男人,她爱上的只是她的幻想和情绪。令她着迷的,也是偷情的刺激和浪漫。而我们呢,是不是也是一直深陷情绪之中呢?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3)

  包法利似乎在小说中一直以碌碌无为、平庸怯懦的形象出现,唯一做出富有勇气的事情是娶了爱玛。书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描写,就是查理因为爱玛的原因经常去拜尔托,杜比克夫人(也就是包法利的第一人夫人)是如何指责包法利的,“啊,因为那边有一个人儿、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儿、一位刺绣家、一位女才子。他爱的就是这个:他要的是城里小姐。”再到“查理朦胧却又深沉地从爱玛的性格中体味到一种五彩缤纷的美,一种雍容华贵,一种梦幻般的冷峻高雅,一种诗意和浪漫情调。”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包法利夫人和包法利在婚姻之内的生活场景中其实是共享着同一种生活方式的。作文爱玛画素描、弹钢琴、料理家务、烧精致的饭菜、装饰家里和打扮自己,这些都增加了原本以禁欲者形象出现的查理•包法利的官能享受,包法利本人不是不追求和享受这些美好的一切,从他迎娶爱玛开始,其实他心中也是蛰伏着享受的欲望的,再到包法利经爱玛怂恿就开始以为自己能够通过跛足手术换来名扬四海,生活稳定,太太永远爱他就可以看出。爱玛对自己奢侈、对情夫们奢侈,在包法利面前虽然会藏着、收敛着,但是肯定也不会允许包法利像以前一样破破烂烂随随便便。这种纵欲的享受对包法利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包法利欠下一千二百五十法郎的时候,苦恼了几次,后面越想越不愉快,也就丢开不想了。建立在经济务实之上的人一掉进官能主义享受的漩涡之中也逃脱不了挥霍和悲惨的命运。

  如果说查理前期是禁欲,迎娶爱玛以后开始追求官能享受,那么包法利夫人就是完完全全的纵欲。而爱玛纵欲的原因,正是浪漫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合谋。浪漫主义在这本小说里是全然抽空了筋骨,沦为情感剩余价值的情调和赏花听雨的风雅,变成一种属于城市资产阶级的生活时尚。那些关于城堡,关于贵妇人和骑士,关于星星和湖泊、充满了阴暗的树林……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的浪漫主义读物,是爱玛的最爱,是爱玛的精神支柱,但实际上,这种书已经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消费性读物”,是女性休闲产品。一直以来,吸引爱玛的是子爵家的舞会,是贵妇人浪漫的恋爱,是被城市的奢侈品充斥的嘉年华的迷人韵味,是报纸媒介对于大都市的不真实的虚假的建构。

  爱玛毫不犹豫地给罗道而弗买了根价值14个金币的“银头镀金马鞭”,因为这样他才更像浪漫小说中的“骑士”。为了出门时更好看、更像个贵妇人,勒合给艾玛送来了“一块十二米的黑妮子”,做了件长袍。在莱昂眼中,艾玛“吃得讲究,穿得花哨,眼睛脉脉含情”。她的美丽和性感背后,实际上是商品和时尚消费品精致的组合。他们在里昂的爱巢,“房间温暖如春……壁炉栏杆上的箭头,圆铜花饰和大铜球要阳光一照进来,都会闪闪发亮。壁炉上两个烛台之间,放着两个玫瑰色的大螺壳,俯身侧耳一听,还可以听到海浪的澎湃声。”爱玛的这种消费完全符合鲍德里亚意义上的消费,消费不仅仅是对物的占有、使用和消耗,也就是说,消费不仅仅是对物的功能之确认,而且也包括精神的抑或文化的方面。

  符号消费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吃饱穿暖,它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或者为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消费。爱玛消费一件物品首先并不在于消耗掉其物质性构成,而在于这一消费行为所指向的物质之外的观念、意义等想象性的成分。正是这种对物质之外的想象性观念的介入,消费便指向了情感和审美空间的创造。商品消费就不再是物质性的,而是审美性的、符号性的。也正如彼得•墨菲的看法:“当某物被出售时,被出售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本身——一件产品或商品,购买它还意味着加入到物品拥有者的想象性集体中去。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天才体现在廉价地、大量地供应各种东西、物品或商品来引发许许多多人的共鸣。”这正如现代商业为产品赋值的观念一样,给钻石赋予永恒,给香水赋予优雅,给护肤品赋予女性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审美化实质一样。消费一种商品不过是在一种虚假的想象中臣服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机制而已。包法利夫人的困境难题正如我们当代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当代女性。

  小说的尾声,“情书里的人,却不是现实的男人,她自己也最终意识到这一点,情书里的那个人,是另外一个男人,一个由她最亲热的回忆、最美丽的读物、最强烈的欲望交织而成的幻象。”爱玛的爱情是一种自己的乌托邦的建构性幻想,她的纵欲消费也是一种符号式消费,这两者相互合谋,让爱玛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思考力和反抗力,失去了生的希望,但最后真正拿起这把匕首的是——如宗教般无处而不在的金钱。虽然爱玛已经死了,但是如何在禁欲与纵欲之间获得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个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4)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作品,讲述的是法国农村少妇艾玛因向往浪漫的资产阶级生活,与人偷情而欠上高利贷,最终吃下砒霜自杀的悲剧。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伤风败俗的故事。但是福楼拜却用优美的语言,大量的白描和人物对话,将人物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吸引人一直读下去。印证了毛姆所说,读小说是用来愉悦的。

  第一,福楼拜对人物的观察和人性的把握太真实了,让人很有共鸣。虽然福楼拜个人深居简出,生活极其简单,但不妨碍他对人物的观察和刻画,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和想象力的作家。

  女主人公艾玛虽然矫情不切实际,但显露的却是真实的人性,她对生活的不将就,她想把窗帘换成喜欢的颜色和风格,想在客厅铺上一个地毯,她喜欢弹琴画画,她想过热气腾腾的、如诗如画的生活,这本身没有错。即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读到它依然有巨大的共鸣。艾玛与夏尔的关系,就像一个文艺女青年与一个直男癌晚期老公的关系,让人不能再赞同。

  比如艾玛描述夏尔:“夏尔谈起话来像一条人行道一样平淡无奇,他的想法也和穿着普通衣服的过路人一样,引不起别人的兴趣”,“他以为她快乐,不知道他怨恨的正是这种雷打不动的稳定,心平气和的迟钝,她甚至于怪自己不该给他带来幸福。”反正我读到这里时,想起了家里那位直男老公。

  还有第三部分第二章写药剂师那段,有人闯进了他的储藏室,药剂师非常生气,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储藏室有重要药品、如何危险的话。最搞笑的是,被叫过来的艾玛在一旁听了半天不明就里,不知道叫她来到底什么事。药剂师来了一句“你公公死了”。一个庸俗的、较真的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那句“你公公死了”将画风突然一转,很有戏剧效果。最后,作者还交待了一句“奥默也考虑过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说得婉转曲折、彬彬有礼、节奏分明;这将时一篇小心慎重、转弯抹角、精巧细致、温存体贴的杰作,但一生气,他就把修辞学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让人读来轻松而幽默。而且文中关于砒霜的描写,为后文艾玛的死埋下了伏笔。

  第二,福楼拜对场景的描写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大部分时候对情节推动有作用,但个别地方略显拖沓、冗赘。比如第二部分第一章对荣镇的景物描写略显多了,有点想跳读的欲望。

  但是第三部分实习生莱昂与艾玛在教堂幽会那段场景描写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突出莱昂的兴奋、期待之情,足足花了两页写场景,从他早晨起床穿衣服开始,到出门后的景物描写,再到出门后遇到的人,以及他想象她到来的样子,每一步都交待得仔仔细细,烘托人物当时的心情。

  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描写,可谓精彩绝伦,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满脸的疙瘩像春天发芽的树枝。”“她的骨架套上袍子,就像长剑套上剑鞘”“她心里有苦说不出,只好冷眼旁观儿子的幸福,仿佛一个破了产的人,隔着玻璃窗,看别人在自己的老家大吃大喝一般”......虽然不同的译本会有略微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福楼拜对语言的追求和强大的想象力,这应该是一种天赋。

  总之,这是一本很值得读的小说,哪怕抛开剧情,徜徉在这么美妙的文字中也是一种偌大的享受。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5)

  最后,包法力夫人没有办法只得服毒自杀,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包法利一个人来处理。临死之前,她心中万事皆空,不在乎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了,对爱情的不忠,无耻的勾当,折磨她的贪欲与她不再相干了。包法利先生在妻子死后,他不肯别人动妻子的遗物,不停地还妻子欠下的债,意志消沉,最后,他得知了妻子出轨的真相。当他遇见了罗多夫并与他交谈的时候他竟然说这不怪他,就在当天,他痛苦地死去。

  把他的女儿交给了自己的母亲抚养,可是很不幸的是,他的母亲也在同年死去,于是又交给了爱玛的父亲可是她的父亲瘫痪在床无法抚养,只得寄养在一个远房姨妈那里,而姨妈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如今只好把她送进一个沙场当童工,真可谓是祸不单行。小小的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多。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他们那个错误的婚姻,源自包法利夫人的难以满足的欲望。她一生追求的虚无缥缈的爱情最终葬送了她,葬送了深深爱着她的丈夫,也葬送了整个家。

  虽说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包法利夫人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可厚非,可是她追求的梦想是建立在包法利的痛苦之上的,是不能被赞成与认可的。固然她的遭遇有时代的错误,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错,她不是个伟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时代中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与不满!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6)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0字的高中生读后感:《包法利夫人》,欢迎大家分享。

  前段时间读法国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玛不断地追求爱情,屡次出轨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堕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虚荣?是叛逆?是放荡?回忆小说情节,艾玛是一个爱幻想爱做梦的女人,当包法利先生向艾玛的父亲提起婚事的时候,听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楼下等半个时辰,如果看见窗户的灯是亮的,就表示艾玛同意了",没有深入了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为艾玛还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爱恋。但事与愿违,包法利先生是一个平庸的人,固执木讷,没有浪漫,没有激情。"在她的灵魂深处,她一直等待着发生什么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遥望着天边的朦胧雾色,希望看到一张白帆,她睁大了绝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处搜寻"。

  他们在乡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可艾玛的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平淡的婚姻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后的寂寞,迷茫,无聊,使她对感情生活的向往,对自己婚姻的某种悔恨和生不逢时的想法时刻迸发,如小说写的"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可是现在,她也不能想象,这样平静的生活,就是她从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于是,当莱昂赶着马车来到小镇时,艾玛动心了,莱昂不俗的谈吐,绅士的风度,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艾玛,他们努力寻找共同语言,从文学,从音乐,一步步相互试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图的恋爱,他们都保持着道德的原则,不敢越界。本以为艾玛就这么和莱昂发展下去,可镇里的议论纷纷,莱昂家里的催促,莱昂走了。只剩下艾玛的郁郁寡欢与等待。

  如果将艾玛对爱情的追求看做一只风筝,那么莱昂就是牵着风筝飞翔的人,当莱昂离开,风筝断线,摔在地上,艾玛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寻找飞翔的快乐,她渴望飞的更高,飞的更远!欲望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就像给饥饿的人一口面包,结果只能是想要的越来越多。

  命运好像给了艾玛一次机遇,罗多尔夫的到来,给了艾玛希望。罗多尔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连于众多女人中间,他看中了艾玛的年轻美貌,艾玛看中了他的英俊潇洒,甜言蜜语。小说有个很讽刺的情节,他们挑选的约会地点不是罗多尔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玛喜欢散步的树林和花园,而是一次农业展览会的会议厅里。其间,罗多尔夫对爱玛的甜言蜜语式的语言攻势一直被大会主席的讲话所打断。虚伪的爱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发笑的"公牛""种子""奖章""粪池"一类的话语完全并列在一起。从此以后,艾玛偷偷与情人约会,甚至为了准备约会的服装,饰品,礼物等,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负债累累,最后在悔恨中自杀。

  我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时,很讨厌艾玛,觉得她属于红杏出墙的类型,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但是,随着我对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对人性的逐渐探究,现在,可以很释怀的谈起艾玛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玛的角度,重新审视《包法利夫人》。

  从小,艾玛的父母就送她去修道院学习,修道院是禁欲的,可艾玛却对世界充满好奇。当别人都读圣经时,她正津津有味的看言情小说,品味男女主人公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向往温柔的骑士和富丽的宫廷。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她多才多艺,但并不真心喜欢音乐和艺术,她寻求的只是主观的情,而不是客观的景……这一切反映了艾玛的内心是丰富的,她渴望自由,渴望爱。但现实却没有给她快乐成长的土壤,所以她需要去寻找另一片天空,可以给她自由呼吸的清新空气。

  当包法利先生出现时,艾玛以为幸福来临了,以为丘比特的神箭射来了,爱来了,浪漫主义小说让她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她将踏入婚姻殿堂视作摆脱枯燥生活,实现憧憬的一个契机。于是她嫁给了包法利先生。但他们的婚姻毕竟不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所以从一开始就布下了危险的陷阱。

  很多人都觉得包法利先生最无辜,最受委屈,但我想说的是,包法利先生的'确和艾玛不合适,即使艾玛不出轨,他们也不会白头偕老。包法利先生虽然对艾玛百依百顺,关怀备至,但都是浅层次的物质满足,他几乎没有深入了解艾玛到底喜欢什么,真正需要什么,他们缺少交流和沟通。当艾玛把对白马王子最美好的光环放在包法利先生的头上时,包法利先生本身平庸木讷,不善言辞,不苟言笑,刻板无趣等性格,和艾玛充满热情与幻想,浪漫与天真的性格显得格格不入,一个缺乏生活情趣、智力平庸、感觉迟钝的男人,与艾玛的期望值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艾玛困惑了,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吗?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吗?我们读者一直强调包法利先生为艾玛的牺牲与宽容,却忽视了艾玛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承受着煎熬?记得小说有个情节,是写包法利先生的眼睛像一条皮鞭抽打着艾玛,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包法利先生用用爱和仁慈的名义在抽打艾玛的心灵。

  的确,艾玛堕落了,她从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令人害怕的贪婪的猛虎,她在对奢华的追求中慢慢丧失了金钱,在对自由的向往中慢慢丧失了尊严,在对爱情的追逐中慢慢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可以批判她,可以鄙视她,可以认为她的死亡是咎由自取,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艾玛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悲剧。

  西方文化宣传"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要犯错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自我约束,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人性的脆弱、贪婪、乖戾、残忍和人性的坚强、美好、善良、高贵一样,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隐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时机发酵成熟,它们就会像古希腊神话的潘多拉之盒一样,被欲望好奇的心打开,吞噬人的灵魂。我们看了艾玛堕落的故事,不是要幸灾乐祸的看着她死,而是要深入的剖析她为什么会堕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我们创作文学的目的不是谴责艾玛的出轨,而是解释她如何成了出轨的女人,同情她出轨的遭遇,认识她存在的价值。毕竟,文学如果没了同情和怜悯之心,就不是文学了。

  这是一个个人奋斗与社会约束力的关系问题。一个下层平民女孩向往贵族的生活,合不合理;一个女人要求追求真正的爱情的权利,合不合理;一个美貌多才的女子不甘心嫁一个平庸木讷的丈夫,合不合理;一个人坚决拒绝平凡的生活,合不合理;一个心怀人生美好梦想的人最后堕落自杀,合不合理;一个浪漫主义者对残酷现实的无声反抗,合不合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当然,我们看待文学,应该是学习有利于人生营养的东西,应该盼望获得振奋人心的东西,而《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一个令人痛惜的小说,可我们衡量一部小说,不能拒绝它的悲剧性,因为好的小说从来不粉饰生活,美化人生,以此来满足读者小小的心理安慰。好的小说应该是提供一种人生的某种片段,留足空间,让人看见世界有多大,人性有多少可能的发展,就像张承志曾经说过的"不要因为在和平的环境,才说出我爱世界的话语,而要在了解生活的黑暗,肮脏,邪恶,丑陋之后,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美好、温暖、信任、尊严这样的字眼"。

  记得小说的结尾,包法利先生给艾玛的墓志铭写的是"不要践踏一位贤妻",这里对"贤妻"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贤妻应该不是单指艾玛一个人,应该是象征一种为了自由、为了梦想而不断追求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我们不诋毁,不嘲讽,不亵渎,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在我们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性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光明的一尘不染。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7)

  本月重读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十多年前读的是李健吾先生的译本,这次选了上海译文周克希的译本。与李健吾的版本相比,周克希的语言翻译更具有中国味儿,读起来顺畅很多,但意境方面还是李健吾的译本更胜一筹。

  福楼拜的语言很简练,这一点从李健吾的译本中更能体会到。他写的句子干净利落,多用短句,一点也不拖沓。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形象和周遭环境刻画得生动深刻。而我认为,这种简练的语言恰好跟他在本书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爱玛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爱玛出身小农家庭,母亲早逝,父亲很疼爱她。她在宗教学校读过几年书,生性爱好浪漫,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嫁给为人拘谨、木讷的包法利后,面对味如嚼蜡的婚姻和不解风情的丈夫,她原本对爱情的美好幻想被粉碎,而对幸福的渴求却更加强烈。她如饥似渴地读着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说,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遇到风度翩翩、爱她如命的男子。她不断纵容自己的情欲,以天真而愚蠢的献身换取卑微的爱情。在福楼拜笔下,爱玛从两次婚外情中获得的片刻欢愉和幸福总是短暂而不安的,让读者无法对她产生单一的情感。

  如果说包法利夫人(爱玛)的自私、虚荣、愚蠢、庸俗、势利,会让人对这样一个女人怀有极大的厌恶,那她面对爱情时的天真,面对欲望时的软弱,和面对厄运时的无力又让人不由得对她有一种悲哀的惋惜与同情。福楼拜塑造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他把包法利夫人身上那种矛盾和对抗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集单纯与复杂、可恨与可悲于一身的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

  有人在读完《包法利夫人》后说,爱玛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她欲望太多。但我却认为她的悲剧恰恰是因为她的欲望太单一。书中写道“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务得到某种好处。凡是无助于她感情发泄的,她皆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读后感·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她把这单一的欲望(情绪)寄托在男人身上,渴望他们能带给她浪漫的爱恋和肉体的愉悦,却不曾想到,自己的热情无法淹没那两个男人(罗多尔夫、莱昂)的理智。令人头晕目眩的强烈之爱过后,男人们的理性占了上风。他们知道如何满足自己其他的欲望,甚至不惜甩掉包法利夫人来成全自己生活的其余部分。而包法利夫人却始终陷在对幸福的虚空幻想中,从狂喜跌至失望。

  包法利夫人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这样的悲惨不但将她和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拖进了坟墓,也让她的女儿承受了原本不该承受的一切。全书的结尾写着:“家产全部变卖抵债了,最后还剩十二法郎七十五生丁,这笔钱给包法利小姐作了去祖母家的路费。可老太太当年就去世了;鲁奥老爹瘫痪在床,一位姨妈收养了她。后来这位姨妈经济拮据,迫于生计就把她送进了一家棉纺厂。”我们不知道后来这位包法利小姐的命运如何,是不是会“遗传”她母亲的敏感多情?但棉纺厂童工的日子想必不会给她太多的情绪和幻想吧。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8)

  今天拜读了这部作品的一些片段,有点小小的感触。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富裕农民家庭的纯洁女性爱玛,由于在年少时接受了不恰当的贵族教育,变得虚荣、耽于幻想和享乐,在下嫁给平庸老实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后,因不甘庸常和寂寞,先后出轨偷情、纵情声色,最终因无力偿还用于支撑奢华生活的高昂债务而走投无路选择自杀的悲剧。

  爱玛一生中有三个男人,平庸、毫无情趣的丈夫包法利,玩弄风月的情场高手罗道尔弗,年轻的书记员莱昂。

  起初嫁给医生包法利时,她沉浸在爱情即将来临的梦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浪漫气质的她对往后的生活充满希冀。然而婚后面对丈夫的呆板无趣,她很快从梦中醒来,渴望浪漫的心情更加强烈,内心更加空虚,并且对丈夫渐渐充满不满和厌烦。

  这种极度渴望爱情的状态,用作者的比喻,“就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地主罗道尔弗趁虚而入,玩弄风月于他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容易,很快俘获了她的心,爱玛以为再次找到了爱情,渴望和情人长期厮守。当爱玛在私奔的约定地点等待情人带她离开时,等来的只是一封干巴巴的分手信。

  她大病一场,于是决定痛改前非,上帝却觉得对她的折磨还不够,让她遇到了旧相识——年轻的书记员赖昂,那颗沉寂的心又死灰复燃起来。作文莱昂占有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是真心喜欢爱玛,在放纵过好一段时间后,担心爱玛会影响他的名声,也抛弃了她。

  爱玛这个女人像菟丝草一样,为了追求心中最神圣最美好的浪漫爱情,不计后果、飞蛾扑火般地游移在三个男人之间,她看不清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也看不清追求者对于她无关爱情只有欲望,更看不清所处的社会对她的限制,纯洁离开了她,虚荣把她推向深渊。

  在我看来,爱玛的结局是可笑的,她为爱情毫无意义的献出生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爱情没有错,前提是真实的爱情,而不是虚无的罗曼蒂克的假象。人如果看不清现实生活,不按既有的规则做事,最终只会被现实吞没。

本文地址: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https://www.dy090.com/a/103207.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愚人节的唯美句子精选19条

    上一篇作文: 狼国女王读后感作文5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