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731》电影有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731》电影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731》电影有感1
2025年,电影《731》的上映如同一把重锤,敲开了那段尘封的黑暗历史。当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我内心的震撼与愤怒难以言表。这部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却用冰冷史实直击人心的影片,让我对“历史”与“和平”有了远超课本的深刻思考。
影片中,731部队的“实验室”是不折不扣的人间炼狱。他们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将无辜百姓视作没有生命的“实验品”:极寒天气里,受害者的手脚被强行暴露在外,冻得发黑开裂,日军却冷漠地记录“冻伤数据”;密闭的毒气室中,人们在绝望中挣扎、嘶吼,生命在毒气的侵蚀下一点点消逝,而外面的侵略者只专注于记录“实验成果”;更令人发指的是活体解剖场景,手术刀划开的不仅是鲜活的躯体,更是人类文明的底线。当看到小贩王永章冒着生命危险,将实验记录藏在衣角,试图为真相留下证据;当看到一对母女在毒气中紧紧相拥,母亲用身体护住孩子却终究无力回天,我攥紧了拳头——这些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无数同胞曾经历的真实苦难,这段历史,绝不能被遗忘。
有人说“都过去这么久了,没必要再提”,但《731》让我彻底明白,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悲剧重演。731部队的成员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学者,他们本应救死扶伤,却在军国主义的洗脑下,沦为践踏生命的刽子手。这让我警醒:一旦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人性便可能被扭曲。如今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和家人安稳地享受三餐,能在周末和朋友自在玩耍,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血泪换来的。若任由历史虚无主义篡改真相,让“731部队是科研机构”这类谬论流传,便是对逝者的亵渎,更是对和平的辜负。
作为初中生,我们虽无法改变过去,却能以行动守护当下的和平。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看清历史的真相,不被虚假言论误导;课后,我们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并把真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懂得和平的珍贵;未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长大后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更有力地守护和平,不让先辈的苦难重演。
《731》落幕时,影院里一片寂静。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中,而是为了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愿我们都能铭记历史伤痛,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战争的阴霾永远远离,让和平之花在每一代人的手中绽放。
观《731》电影有感2
2025年上映的电影《731》,像一把沉重的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的黑暗历史。它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用真实的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作为学生的我,在震撼之余,对历史、人性与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电影里的每一个片段都让人心痛。731部队在我国东北,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把无辜百姓当作“实验品”。他们强迫人们在极寒天气里暴露手脚,观察冻伤过程;把人关进毒气室,看着他们痛苦挣扎;甚至进行活体解剖,完全无视生命的尊严。当看到小贩王永章偷偷藏起实验记录,想为真相留下证据,看到一对母女在毒气中紧紧相拥却无力反抗时,我既愤怒于侵略者的残忍,又深深同情那些无辜的受害者。这些画面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伤痛。
影片还让我思考人性的边界。731部队的成员中,有些曾是受过教育的医生、学者,本该救死扶伤,却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变成了伤害他人的刽子手。他们把“国家利益”当作借口,忽视个体生命的价值,这让我明白,一旦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人性就可能被扭曲。我们每个人都要守住内心的善良,警惕任何将生命工具化的想法,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作为学生,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如今我们能在教室里安心学习,在阳光下快乐生活,都是先辈们用苦难换来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不被歪曲真相的言论误导;要努力提升自己,将来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还要向身边的人传递和平的意义,让更多人懂得珍惜当下的安稳。
《731》这部电影,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对和平的呼唤。愿我们都能以史为镜,铭记伤痛,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未来的世界永远充满阳光。
观《731》电影有感3
当2025年电影《731》的片尾字幕缓缓滚动,影院里的寂静比任何声音都更有力量。这部没有华丽特效的影片,用真实的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展现在眼前,让作为学生的我,对“历史”二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认知。
电影里的每一幕都像一把锤子,敲在我的心上。731部队在我国东北,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把无辜百姓当成“实验品”:极寒天气中,他们强行把人的手脚露在外面,看着肢体冻得发黑开裂,却只冷漠记录数据;密闭的毒气室里,人们在痛苦中挣扎、呼喊,生命一点点消逝,侵略者却毫无怜悯;更残忍的是活体解剖,手术刀划开的不仅是躯体,更是对生命的践踏。当看到小贩王永章偷偷藏起实验记录,想为真相留下证据;看到母亲在毒气中紧紧抱住孩子,却终究护不住她的生命时,我攥紧了衣角——这些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3000多名同胞真实经历的苦难,这段历史,我们绝不能忘。
有人说“都过去这么久了,没必要再提”,但《731》让我明白,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731部队里,有些成员本是受过教育的医生,却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变成了刽子手。这让我懂得,一旦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人性就可能被扭曲。如今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能和家人一起吃热饭,能和朋友在操场奔跑,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是先辈用血泪换来的。如果我们忘记了过去的苦难,就是对他们的辜负。
作为学生,我们或许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用行动守护现在的和平。课堂上,我会认真听历史课,把731部队的罪行记在心里,不被那些歪曲历史的言论误导;课后,我会把电影里的真实故事讲给同学听,让更多人知道和平的珍贵;平时,我会努力学习知识,因为我知道,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和平。
《731》不是一部让人轻松的电影,却给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它让我懂得,铭记过往不是为了沉溺痛苦,而是为了带着对和平的珍视前行。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记住这段历史,用自己的力量,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观《731》电影有感4
这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情绪参观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部队设立于1936年,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其所在地当年是禁区,飞机不准在上空飞行,火车经过那里时务必在前一站放下窗帘,如果有人误入这块禁区,等待他的便是生命的断头台,人们把这块神秘的地方叫做“六十里地国境线”。那里已成为揭露侵华日军战争罪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
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于1927年召开了东方会议,制定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战略方针。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是由当年日本最高统治者敕令违背国际公法,组建的一支集生化武器研究生产与实战于一身的特种部队。始建于1932年,最初选址在哈尔滨市宣化街,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也称石井部队。后在哈尔滨市平房地区筹建了生物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并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进行最大规模生物战的指挥中心。
代号731的石井部队拥有三千多名专业人员,下设八个部、五个支队、三个野外试验厂和一个卫生所。与此同时日军也先后在东北的长春、华北的北京、华中的南京、华南的广州和南洋的新加坡等地设了大型生物战基地,从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物战体系。石井部队主要以研制生物武器为宗旨,超多繁殖鼠疫、伤寒、霍乱、炭疽、赤痢等传染病菌,并惨无人道地对健康人进行细菌试验,其细菌试验种类多达几十种。在盘踞中国东北十几年时间里,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成千上万名中外无辜人士的生命为代价进行各类细菌试验,并把研制生产的生物武器在宁波、常德、浙赣铁路沿线等地区进行试验性的使用,残杀无辜百姓。
透过这次实地参观,我看到这支731部队真的是堪称人间地狱,部队的各种细菌试验都是在健康人身上进行的。而这些健康人都是透过日本宪兵队、领事馆从各地秘密送往部队的,其中有反满抗日志士,也有蒙古、苏联、朝鲜等国反法西斯人士。他们被送往部队后,均被关押在特设监狱中,然后被送往各试验室,理解各种试验。部队为了迅速有效地研制出细菌武器,竟惨无人道地在活人身上进行各种细菌试验,残酷杀害无辜生灵,据不完全统计,其实验方法多达几十种。据被俘的部队成员供认,1939年到1945年,短短的几年中,就以细菌试验的方法残杀了三千多人。部队在进行细菌研究的同时,也频繁的进行各种野外训练,包括毒瓦斯使用方法训练、滤水器使用方法训练等。1945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战败,731部队为了掩盖罪行,屠杀最后一批在押人员,自行炸毁核心建筑设施。
此次活动为广大青年职工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731部队罪证遗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是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我国建立的一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部队,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并称为世界两大灭绝人寰的杀人魔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大家对战争罪犯表示强烈痛恨,对受难同胞表示深切的同情和缅怀。我们也透过这次活动认识到,一个国家要想不背他国欺辱,首先自己就务必要强大。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祖国的这段屈辱的历史,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
观《731》电影有感5
2025年,电影《731》的上映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每个观众对那段黑暗历史的记忆。这部没有刻意煽情的影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还原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让身为学生的我在震撼中深思:我们该如何面对历史,又该如何守护当下的和平?
影片中,731部队的“实验室”是人间炼狱的真实写照。他们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将无辜百姓视作“实验品”:极寒天气里,受害者的手脚被冻得发黑开裂,日军却冷漠记录数据;密闭的毒气室中,人们在绝望中挣扎,生命被无情吞噬;更令人发指的是活体解剖,手术刀划开的不仅是躯体,更是人性的底线。当看到小贩王永章冒着生命危险藏匿实验记录,看到母亲在毒气中紧紧护住孩子的最后一刻,我深刻意识到,这些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无数同胞曾经历的真实苦难,这段历史绝不能被遗忘。
有人说“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但《731》让我明白,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悲剧重演。731部队的成员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在军国主义洗脑下沦为刽子手。这让我警醒:一旦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人性便可能被扭曲。如今我们能在教室里安心读书、在街头自由漫步,都是先辈用血泪换来的。若任由历史虚无主义篡改真相,便是对逝者的亵渎,对和平的辜负。
作为学生,我们虽无法改变过去,却能以行动守护和平。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看清真相;生活中,我们要抵制歪曲历史的言论,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未来,我们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用知识为国家强大添砖加瓦。唯有国家强大,和平才有坚实的保障。
《731》落幕,心中的震撼却久久不散。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愿我们都能铭记伤痛,带着对和平的珍视前行,让战争的阴霾永远远离,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观《731》电影有感6
在2025年,电影《731》的上映,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将那段被尘封的、惨绝人寰的历史,再次清晰地展现在大众眼前。这部电影,以其震撼人心的叙事与真实残酷的画面,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且沉痛的历史教育课,让我们对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认识。
电影《731》将镜头聚焦于二战时期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的第731防疫给水部队。这支部队,打着“研究防治疾病和饮水净化”的幌子,实际上却是一座进行细菌武器研发与活体人体试验的人间地狱。影片中,通过像小贩王永章这样普通百姓被诱捕、囚禁,最终沦为活体实验品的悲惨遭遇,生动地展现了战争阴影下,小人物的苦难、挣扎、觉醒与抗争。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场景,诸如活体解剖、冻伤实验、野外细菌炸弹实验等,每一幕都像尖锐的针,深深刺痛着观众的心,也让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泯灭人性,感到无比的愤怒与痛心。
731部队把无辜的中国人、朝鲜人等,统统当作“马路大”,也就是“试验品”,肆意践踏他们的生命与尊严。据史料记载,直接死于731部队人体实验的人数,大约有3000人,而因他们发动的细菌战丧生的民众,更是超过了20万人。电影里,那对被注入毒气的母女,母亲在窒息的剧痛中,依然紧紧护着女儿,可731部队的成员,却在观察窗外冷漠地记录着她们的死亡过程,还将其当作“实验数据”。这一情节,深刻地揭露了侵略者的冷酷无情,同时也凸显出人性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伟大。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反人类暴行的不可饶恕。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上,更要深入思考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731》这部电影,不只是对过去的重现,更是对现实的警醒。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冲突和战争仍然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暴力行为,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一些人妄图歪曲、否认这段历史,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极不尊重,也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历史是客观存在的,731部队的罪行铁证如山,不容置疑,更不容篡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捍卫历史真相的重要责任。我们要通过学习历史、传播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惨痛的过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电影《731》在2025年上映,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和平理念,倡导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我们以电影《731》为契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捍卫正义,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观《731》电影有感7
2025年上映的《731》,以克制却有力的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从历史深处拉至眼前。这部没有刻意渲染悲情的电影,让我在震撼中不断追问: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段沉重的过往?
影片里的“实验室”是人性的照妖镜。731部队打着“防疫”旗号,把百姓当作“实验品”:极寒中冻伤的手脚、毒气室里绝望的挣扎、活体解剖台上消逝的生命,每一幕都撕开侵略者的冷酷。尤其是小贩王永章藏起实验记录、母亲在毒气中护住孩子的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同胞曾承受的苦难——这段历史,绝不能被抹去。
有人说“过去的事该放下”,但《731》让我懂得,铭记从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防悲剧重演。731部队里,不少受过教育的人沦为刽子手,只因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如今我们能安心读书、自在生活,是先辈用血泪换来的。若任由历史虚无主义篡改真相,便是对逝者的背叛,对和平的不负责。
作为学生,我们虽无力改变过去,却能以行动护和平。课堂上认真学历史,看清真相;生活中抵制歪曲言论,传递正确历史观;未来努力提升自己,为国家强大出份力——唯有国家强,和平才有底气。
《731》落幕了,但其带来的思考从未停止。它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提醒我们:唯有铭记伤痛,才能守护好眼前的和平。
观《731》电影有感8
20xx年上映的《731》,以影像为媒介完成了一次对人类文明创伤的深度复盘。当镜头穿透历史的迷雾,将日本731部队的反人类暴行从文献档案转化为具身化的视觉体验时,其价值已远超普通历史纪实作品——它不仅是对一段血色过往的纪念,更引发了关于历史记忆建构、人性伦理边界与和平价值实践的深层思辨。
从历史记忆的建构逻辑来看《731》突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宏大框架,以“微观个体叙事”重构历史现场,实现了“历史真实”与“影像表达”的辩证统一。影片并未停留于对暴行的全景式展现,而是聚焦小贩王永章藏匿实验记录的褶皱、母亲在毒气中护住孩子的臂弯等具象细节。这些并非艺术虚构的场景,实则是对《井户川纪要》等历史档案的影像转译。正如历史学家安克斯密特所言“历史记忆的生命力在于个体经验的在场性”《731》通过将3000余名实验受害者从冰冷数字转化为有尊严的个体,让观众在共情中完成对历史真相的认知确认,这种叙事策略既规避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构风险,也为集体记忆的传承提供了具象载体。
在人性伦理的解构层面,影片超越了简单的善恶二元论,直指“制度性作恶”对人性的异化机制。731部队成员中,不乏接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学者,却在军国主义制度的规训下,将“救死扶伤”的职业伦理扭曲为“活体实验”的技术理性。影片中研究员日记里“为帝国牺牲少数人”的表述,恰是“平庸之恶”的典型注脚——当个体将行为正当性归因于制度授权,放弃独立道德判断时,文明的底线便会在“集体无意识”中崩塌。《731》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揭露暴行本身,更揭示了作恶机制的可复制性:任何将个体工具化、将暴力正当化的制度与思想,都是对人性伦理的践踏,这一警示在当今仍具现实意义。
从和平伦理的当代实践维度审视《731》的上映为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影像武器。当下,部分势力以“学术自由”“文化和解”为名,试图淡化甚至篡改731部队罪行,而《731》通过具象化的历史在场性,构建起不可辩驳的记忆屏障。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和平的捍卫不应止于情感层面的认同,更需转化为理性实践:在学术研究中坚守历史真实,在公共话语中抵制历史篡改,在跨文化交流中传递“以生命为核心”的和平伦理。唯有将历史记忆转化为行动自觉,才能让731部队的悲剧真正成为“永不重演的警示”。
《731》落幕时的寂静,恰是对人类文明的沉重叩问。它以影像为镜,照见了历史的伤痛,也照亮了和平的前路——唯有正视创伤、坚守伦理、践行责任,才能让文明的微光穿透黑暗,在代际传承中铸就永不崩塌的和平防线。
观《731》电影有感9
2025年上映的《731》,如同一部沉重的历史教科书,以直白却有力的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从历史深处拉至眼前。这部没有刻意煽情的电影,让作为初中生的我,在震撼与沉思中,对“历史”与“和平”有了远超课本的深刻理解。
影片里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对人性底线的叩问。731部队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在我国东北建起人间炼狱:极寒天气中,受害者的手脚被强行暴露在外,冻得发黑开裂,日军却冷漠记录“冻伤数据”;密闭毒气室里,人们在绝望中挣扎嘶吼,生命被毒气无情吞噬,而侵略者只专注于实验报告;更令人发指的活体解剖,手术刀划开的不仅是鲜活躯体,更是人类文明的尊严。当看到小贩王永章冒着生命危险藏匿实验记录,看到母亲在毒气中紧紧护住孩子却终究无力回天,我攥紧了拳头——这些不是虚构剧情,而是3000余名无辜者用生命书写的苦难,这段历史,绝不能被遗忘。
有人说“过去的事该放下”,但《731》让我明白,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悲剧重演。731部队中,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沦为刽子手,只因在军国主义洗脑下,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如今我们能坐在明亮教室读书,能和家人安稳享受三餐,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先辈用血泪换来的。若任由历史虚无主义篡改真相,便是对逝者的亵渎,对和平的辜负。
作为初中生,我们虽无法改变过去,却能以行动守护当下的和平。课堂上,认真学习历史,看清真相,不被虚假言论误导;课后,向身边同学讲述真实历史,传递和平理念;未来,努力提升自己,用知识为国家强大添砖加瓦——唯有国家强盛,和平才有坚实保障。
《731》落幕时,影院的寂静久久不散。它不是为了让我们沉浸痛苦,而是为了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前行。愿我们都能铭记伤痛,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战争的阴霾永远远离,让和平之花在每一代人手中绽放。
观《731》电影有感10
电影《731》如一把锋利的刻刀,将历史深处的伤痕重新剖开,展现在世人面前。银幕上,冻伤实验中血肉模糊的双手、解剖台上无助的哀嚎、细菌战中蔓延的死亡……侵略者以“科学”之名行恶魔之实,将同胞沦为实验品。每一帧画面都如重锤击打心灵,愤怒与悲痛在胸腔翻涌,更让我深刻意识到:历史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影片揭示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人性深渊的缩影。汉娜·阿伦特所言“平庸之恶”在此暴露无遗——当个体沦为机器的齿轮,良知被漠视,恶行便如瘟疫般蔓延。但黑暗中仍有微光:那些冒死记录真相的良心者,那些在绝境中仍存希望的受害者,他们以血肉之躯证明——人性永远有选择善良的勇气。
“铭记历史,勿忘国殇”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今日的和平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遗忘?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虽无法改写过去,却可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科技捍卫尊严。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实验室里严谨的态度,都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唯有强大,才能让悲剧永不重演。
走出影院,阳光依旧温暖。但七三一的惨痛记忆已化作心中的火炬:它警示我们,黑暗从未远去;它更激励我们,唯有铭记伤痛,方能守护光明。勿忘国殇,以史为鉴,愿和平永驻人间。
观《731》电影有感11
20xx年上映的《731》,绝非一部单纯的历史纪实影片,而是以影像为媒介对人类文明创伤的一次深刻复盘。当镜头穿透历史的迷雾,将731部队的暴行从档案文献转化为具身化的视觉体验时,它所引发的已不仅是情感层面的震撼,更是关于历史记忆、人性边界与和平伦理的深层思辨。
从历史记忆的建构维度看《731》突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宏大框架,转而以“微观个体”为锚点重构历史现场。影片中,小贩王永章藏在衣角的实验记录、毒气室里母亲护住孩子的最后姿态、反抗者在深夜偷偷刻下的受害者姓名,这些具象化的细节并非艺术虚构,而是对历史档案的影像转译。正如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所言“历史的真实性不仅存在于宏观叙事中,更藏在个体命运的褶皱里”。《731》正是通过这些微观叙事,让3000余名实验受害者从冰冷的数字,转化为有温度、有尊严的个体,这种记忆建构方式,既避免了历史叙事的空洞化,也让观众在共情中完成对历史真相的认知确认。
更深层的思辨在于,影片对“人性异化”的拷问超越了简单的善恶二元论。731部队的成员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学者,却在军国主义的洗脑下,将“救死扶伤”的誓言扭曲为“活体实验”的借口。影片中,一位研究员在日记里写下“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少数人是必要的”,这种将个体生命工具化的逻辑,正是人性异化的典型表现。《731》并未将侵略者塑造成扁平的“恶魔”,而是通过展现他们的心理转变,揭示出“平庸之恶”对人性的吞噬——当个体放弃独立思考,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集体意志”或“国家使命”时,文明的底线便会轻易崩塌。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让观众意识到,防止人性异化不仅需要批判罪恶,更需要警惕任何将个体工具化的思想倾向。
在和平伦理的当代阐释层面《731》给出了超越民族情感的思考。影片结尾,当现代城市的光影与历史遗址的镜头重叠,当年轻一代在纪念馆里驻足凝视受害者名单时,导演传递出的核心命题是:和平并非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需要人类主动捍卫的价值共识。当今世界,历史虚无主义仍在试图篡改731部队的罪行,军国主义思想时有抬头《731》的上映恰是对这种危险倾向的回应——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建立一种“以生命为核心”的和平伦理:任何时候,个体生命的尊严都不应被集体利益、国家意志所凌驾;任何试图以“崇高目标”掩盖暴力本质的行为,都是对和平的背叛。
《731》落幕时,黑暗中的银幕沉默却有力量。它不仅是对一段血色历史的纪念,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警醒:唯有正视历史的创伤,坚守人性的底线,捍卫和平的伦理,才能让731部队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文明的微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闪耀。
观《731》电影有感12
2025年,当电影《731》的片尾灯光亮起,我看着身边同学泛红的眼眶,忽然明白:有些历史,即便隔着八十余年时光,依旧能以最沉重的方式叩击人心。这部摒弃了商业片浮夸手法的作品,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还原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让作为学生的我,对“铭记历史”与“守护和平”有了远超课本的深刻思考。
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历史的伤疤。731部队在我国东北的土地上,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建起了一座人间炼狱。他们将无辜百姓称作“马路大”,当作没有生命的“实验品”:极寒天气中,受害者的手脚被强行暴露在零下几十度的室外,冻得发黑开裂,日军却拿着记录本,冷漠地记录“冻伤程度”;密闭的毒气室里,人们在呛人的毒气中剧烈咳嗽、疯狂挣扎,眼神里充满绝望,而外面的侵略者却谈笑风生,只等着记录“实验结果”;更令人发指的是活体解剖室,明亮的灯光下,手术刀划开鲜活的躯体,受害者的惨叫声被隔绝在厚重的门后,成为侵略者“科研成果”的注脚。当镜头定格在小贩王永章偷偷将实验记录藏进衣角的颤抖双手,定格在母亲在毒气中紧紧护住孩子、最后无力垂落的臂膀时,我攥紧了拳头——这些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3000余名同胞用生命书写的苦难,是铁一般的历史事实,绝容不得半点篡改与遗忘。
“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提这些干嘛?”生活中,我曾听过这样的声音。但看完《731》我才彻底明白,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悲剧重演。731部队的成员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学者,他们本应手持手术刀救死扶伤,却在军国主义的洗脑下,沦为践踏生命的刽子手。这让我警醒:一旦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一旦被错误的思想裹挟,人性便可能被扭曲。如今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和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热饭,能和朋友在操场肆意奔跑,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是无数先辈用血泪换来的。如果我们轻易忘记过去的苦难,任由“731部队是科研机构”“人体实验是谣言”等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横行,便是对逝者的亵渎,对和平的辜负。
作为学生,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过去,但却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当下的和平。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历史课,不仅要记住731部队的罪行,更要理解背后的历史逻辑,不被虚假言论误导;课后,我们可以阅读《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等历史书籍,观看相关纪录片,让自己对历史的认知更深刻,再把真实的历史故事讲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懂得和平的珍贵;平时,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能力抵御外来威胁,才能为和平筑起最坚固的屏障。就像电影里那些偷偷记录真相、奋力反抗的人,他们用微弱的力量守护正义,而我们,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和平添砖加瓦。
《731》不是一部让人轻松的电影,却给我上了人生中最深刻的一课。它让我懂得,铭记过往不是为了沉溺于痛苦,而是为了带着对和平的珍视,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这段历史刻在心里,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行动守护和平,让战争的阴霾永远远离,让和平之花在每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更绚烂的光芒。
观《731》电影有感13
昨天老师带我们看了《731》这部电影,看完后我心里闷闷的,眼睛也红红的。原来很久以前,我们国家有好多人受过特别大的苦,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那段不能忘记的事。
电影里有个叫“731”的日本部队,他们特别坏。他们跑到我们国家的东北,假装帮大家看病,其实把好多普通的人抓起来,关在黑乎乎的房子里。我记得有个场景:冬天特别冷,那些坏人把人的手放在外面冻,冻得又紫又肿,还拿棍子敲,看着都疼!还有更吓人的,他们把人关在小房间里,放有毒的气,里面的人咳嗽着喊救命,可坏人就在外面看着,一点都不心疼。
最让我想哭的是一对母女。妈妈抱着小女孩,被坏人推进毒气房。妈妈紧紧把孩子抱在怀里,说“别怕妈妈在”,可最后她们都不动了。我那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心想这个小女孩本来可以像我一样,每天吃好吃的、上学、和小朋友玩,可坏人毁了她的生活。还有个王永章伯伯,他偷偷把坏人做坏事的记录藏起来,想告诉更多人真相,我觉得他好勇敢。
看完电影我问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坏的人?老师说因为那时候有战争,战争会让有些人变得没有良心。但老师也说,我们看这部电影不是要讨厌谁,而是要记住以前的人受过苦,现在的和平特别珍贵。
现在我每天能吃妈妈做的早饭,能背着书包上学,能和小伙伴在操场跑跳,这些平常的事,都是好多人努力换来的。我以后要好好听历史课,记住这些事,还要告诉身边的小朋友,要好好相处,不吵架不打架,爱护和平。
《731》虽然看得我难过,但它让我知道和平多重要。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保护我们的国家,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过和平的日子。
观《731》电影有感14
2025年,电影《731》的上映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每个观众对那段黑暗历史的记忆。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曲折的爱情,这部电影用最真实的镜头,将二战时期日本731部队的暴行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让我看完后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也对“铭记历史”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都像一把刀,刺痛着我的心。731部队在我国东北的土地上,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建起了一座人间地狱。他们把无辜的百姓当作没有生命的“实验品”:在极寒的天气里,强行将人的手脚暴露在外,观察冻伤的过程;把人关进密闭的毒气室,看着他们在痛苦中挣扎直至死亡;更残忍的是,他们还会进行活体解剖,无视受害者的惨叫,只专注于手中的“数据”。当看到小贩王永章被诱捕后绝望的眼神,看到一对母女在毒气室里紧紧相拥却最终无力倒下时,我紧紧攥住了拳头,既愤怒于侵略者的冷酷无情,又心疼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
有人说,都过去这么久了,没必要再提这些痛苦的事。但看完《731》我才明白,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守护当下的和平。如今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能和家人一起安稳地吃饭、散步,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当年无数人用苦难甚至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忘记了731部队的罪行,忘记了战争带来的伤痛,那些残忍的悲剧就有可能再次上演。就像电影里那些悄悄记录真相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留下证据,就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不让黑暗重现。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和平。在学校里,我会认真听历史课,把这段历史牢牢记在心里,不被那些歪曲真相的言论误导;课后我会多读相关的书籍,把这些故事讲给身边的同学听,让更多人明白和平的珍贵;将来我还要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为国家的强大出一份力,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和平。
《731》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过去的苦难,也照亮了未来的道路。愿我们都能以史为鉴,带着对和平的敬畏前行,让那些痛苦的历史永远停留在过去,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观《731》电影有感15
20xx年上映的《731》,绝非一部单纯的历史纪实影片,而是以影像为刃,剖开人类文明疮疤的深刻作品。当镜头穿透八十余年的时光尘埃,将日本731部队的反人类暴行从史料档案转化为具身化的视觉冲击时,它所引发的已不仅是情感层面的震撼,更是关于历史记忆传承、人性边界坚守与和平价值捍卫的深度思辨。
影片对历史真相的还原,突破了传统宏大叙事的空洞,转而以微观个体命运为锚点,让冰冷的历史有了温度与重量。731部队的“实验室”里,被称作“马路大”的无辜百姓,在极寒实验中肢体冻裂却沦为“冻伤数据样本”,在毒气室里窒息挣扎却成为“细菌效能佐证”,在活体解剖台上生命流逝却只被标注“器官反应参数”。当小贩王永章将实验记录藏进衣角的褶皱,当母亲在毒气弥漫中用身体为孩子筑起最后屏障,这些细节并非艺术虚构,而是对历史档案的忠实转译——据史料记载,3000余名实验受害者的姓名或许已模糊,但他们用生命留下的苦难印记,恰是历史最有力的证言。《731》用这种具象化的叙事,让我们明白:历史从不是书本上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悲欢离合,遗忘这段历史,便是对逝者的亵渎,对文明的背叛。
更深层的思考在于,影片对“人性异化”的解构,超越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731部队成员中,不乏接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的学者、曾宣誓“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在军国主义思想的裹挟下,将“国家利益”异化为践踏生命的借口。正如影片中一位研究员日记所写:“为了帝国荣耀,牺牲少数人是必要代价”,这种将个体生命工具化的逻辑,正是“平庸之恶”最可怕的体现——当个体放弃独立思考,将行为正当性归因于集体意志,文明的底线便会在无声中崩塌。《731》的价值,不仅在于揭露暴行,更在于警示我们:人性的光辉需要主动守护,任何试图以“崇高目标”掩盖暴力本质的思想,都是和平的潜在威胁。
面对当下仍暗流涌动的历史虚无主义《731》的上映更具现实意义。有人以“时代久远”为由淡化罪行,有人借“文化交流”之名篡改真相,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背叛。作为高中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历史记忆、捍卫和平价值的使命。这份使命,藏在课堂上研读史料时的专注里,藏在面对歪曲言论时敢于发声的勇气里,更藏在为国家强盛而奋力拼搏的行动中。唯有以知识武装头脑,以理性辨别是非,以担当扛起责任,才能让731部队的悲剧永远停留在过去,让和平的基石更加坚固。
《731》落幕时,影院的寂静恰是最沉重的回响。它不是为了唤醒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在铭记苦难中学会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更敬畏来之不易的和平。愿我们都能以史为鉴,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正义,让和平之花跨越时空,在每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更绚烂的光芒。
观《731》电影有感16
这个学期,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叫《731》的电影。刚开始我以为是普通的电影,可看着看着,我攥着衣角的手都出汗了,心里又难过又生气,好多同学都偷偷擦眼泪。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原来很久以前,我们国家的人受过那么大的苦。
电影里讲的是日本有个叫“731”的部队,他们跑到我们国家的东北,假装是帮大家看病、研究怎么预防生病,其实在干特别坏的事。他们把好多普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有小朋友,像抓小兔子一样抓起来,关在一个黑漆漆的地方。我记得有个场景:冬天特别冷,那些坏人把人的手和脚放在外面冻,冻得又红又肿,还拿棍子敲,看着都疼!还有更吓人的,他们把人关在小房间里,放一种有毒的气,里面的人咳嗽着、喊着“救命”,可坏人就在外面看着,一点都不心疼。
最让我想哭的是一对母女的故事。妈妈抱着小女孩,被坏人推进了有毒气的房间。妈妈紧紧把孩子抱在怀里,用衣服裹住她,嘴里还说“别怕,妈妈在”。可最后,她们都不动了。我那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心想:这个小女孩本来可以像我一样,每天上学、吃好吃的,可坏人把她的家毁了,把她的生命也夺走了。电影里还有个叫王永章的伯伯,他是卖东西的,被抓进去后,偷偷把坏人做坏事的记录藏在衣服里,想告诉更多人真相。我觉得他好勇敢,就像奥特曼一样,在和坏人战斗。
看完电影,我问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坏的人呀?”老师说,那是因为以前有战争,战争会让一些人变得没有良心。但老师也说,我们看这部电影,不是要讨厌谁,而是要记住,以前的人受过苦,所以现在的和平特别珍贵。
现在我每天早上能吃妈妈做的鸡蛋,能背着书包去学校,能和小伙伴在操场跑步,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其实是好多人用努力换来的。我想,我要好好记住这部电影讲的事,以后上历史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过去的故事,不能忘记那些受苦的人。而且我还要告诉身边的小朋友,要爱护和平,不能吵架、不能打架,大家要好好相处。
《731》这部电影虽然看得我心里难受,但它像一盏灯,让我明白了和平有多重要。我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保护我们的国家,让坏人再也不能欺负我们,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在和平的日子里开开心心长大!
观《731》电影有感17
20xx年,电影《731》的上映,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历史档案,以极具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将二战时期日本731部队在我国东北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打捞。这部摒弃了商业片浮夸叙事的作品,用冰冷的史实与滚烫的人性叩问,让每一位观众在震撼中深思: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这段血色过往?
影片中,731部队的“实验室”是人间炼狱的具象化呈现。那些被称作“马路大”的无辜百姓,在极寒实验中肢体冻裂却被强行记录“冻伤数据”,在毒气室里窒息挣扎却沦为“细菌效能样本”,在活体解剖台上生命流逝却只被标注“器官反应”。当镜头定格在小贩王永章攥紧藏有实验记录的衣角、一对母女在毒气中相拥而逝的画面时,侵略者对生命的漠视与人性的泯灭,已然超越了语言能承载的愤怒。这些并非艺术虚构的场景,而是基于历史档案的真实还原——据不完全统计,3000余名无辜者直接死于731部队的实验,而其研发的细菌武器更是让20余万民众葬身于无形的“生化战场”。
面对这段历史,总有声音以“时间流逝”“向前看”为由,试图淡化甚至消解罪行的沉重。但《731》用镜头给出了有力反驳:铭记历史从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筑牢和平的防线。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求知、在安稳的街巷漫步时,不应忘记这份和平是无数受害者以血泪铺就,是反抗者以生命守护的结果。若任由历史虚无主义篡改真相,让“731部队是科研机构”“人体实验是谣言”等谬论横行,便是对逝者的亵渎,更是对和平的背叛。正如影片中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留存证据的人,他们的坚守不是为了传递仇恨,而是为了让后代知晓: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需要用清醒与力量去捍卫的珍宝。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或许无法亲历历史的抗争,但却肩负着传承真相、守护和平的使命。这份使命,藏在课堂上认真研读历史教材的专注里,藏在面对歪曲言论时敢于发声的勇气里,更藏在为国家强大而奋力拼搏的行动里。当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理性辨别是非,用担当扛起责任,便是对731部队受害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和平最坚实的守护。
《731》落幕时,黑暗中的银幕仍在发烫。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映照历史与未来的镜子——让我们看清过往的伤痛,更让我们坚定:唯有铭记血色过往,方能守护和平微光,让战争的阴霾永远远离人类的天空。
观《731》电影有感18
2025年上映的电影《731》,像一面沉重的镜子,照出了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也让我对“历史”与“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部电影没有华丽的特效,却用真实的场景和揪心的故事,让每一位观众都无法平静。
电影聚焦于日本731部队的恶行。这支部队在我国东北,打着“防疫研究”的幌子,把无辜百姓当作“实验品”,进行冻伤实验、毒气实验甚至活体解剖。影片里,小贩王永章被诱捕后,和许多人一起陷入绝望;一对母女在毒气室里挣扎的画面,更是让我攥紧了拳头。侵略者的冷漠与残忍,打破了“人性”的底线,也让我明白:有些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
有人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但看完《731》我才懂得,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如今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和家人安稳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苦难换来的。如果忘记731部队的罪行,忘记战争带来的伤痛,和平就可能再次被破坏。就像电影里那些反抗的人,他们拼尽全力记录真相,正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作为初中生,我们或许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用行动守护现在。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拒绝那些歪曲真相的言论;要努力提升自己,将来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更要向身边的人传递和平的意义,让更多人懂得珍惜。
《731》这部电影,不仅是对苦难的纪念,更是对和平的呼唤。愿我们都能记住这段历史,带着对和平的敬畏,走好每一步,让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本文地址:观《731》电影有感https://www.dy090.com/a/13371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