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文网小学作文网原创作文作文欣赏

论语读后感(4篇)

时间:2022-11-16 12:56:17 | 来源:第一作文网

《论语》高中学生读后感篇1

有这样一本书,它富含着道理,隐藏着睿智,它的道理也许不必须被我们所理解。但它在我们看来,却是一本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载着一位古人的思想,体现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开创儒家学派,他编篡《春秋》,他修订五经,他创办私学,他打破贵族教育,他有着此刻人们不及的聪慧,以及当时人们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现在,已经是国际知名的人物,他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名为孔子,它叫《论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中的《为政》篇。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蠢,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高中学生读后感篇2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可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我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进取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进取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我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我也有的缺点。那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仅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本事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我的习惯。经过自身的知识储备,构成自我有理有据的确定,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我所感

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二、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我,努力实践,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我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理解不理解。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我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异常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理解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供给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三、以正确的心态应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经过自我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我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本事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我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团体就是一个和谐的团体,是一个进取向上的团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我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十分细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经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

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我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经过比较应当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欢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我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日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异常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日,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论语》高中学生读后感篇3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唉!

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最好措施。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人都会犯错,这是肯定的。但一个错决不能犯两次。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弯路。

《论语》高中学生读后感篇4

《论语》为政篇第一句话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政,就是治理,为政,就是制定规范,执行规范,对国家而言,就是法律、政策,对企业而言,就是规章制度。规范以道德为宗旨,那么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不动,星辰则围绕着北极星,大家都围绕着规范,执行规范,落实规范。

为政以德并非是孔子的理想,而是他发现的规律。

道德,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其实有很多的不同,因为道德的本质是规范行为的观念,这种观念对大家都好,或是对大多数人好,礼义廉耻,都是道德,一个人有礼义廉耻,对别人而言就是好事,就有好处。境遇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道德观念自然也会有不同。在一部小说中看到,西伯利亚极寒地带,严冬时候你走在街上,敲任何一家人家的门,人家都会开门迎接你,进门烤火吃东西,然后再走。这个道德的由来,是因为太寒冷了,人走在外面很快就会冻僵,因此家家都接纳赶路的人,那可是救命啊,这个观念就不太可能在北京、纽约形成。不过,无论道德的内容有多少或多大的不同,对别人有好处,对大家有好处,这一点是共同的,以往是如此,今后也还会如此。

为政以德,这里的德,就是那种给别人带来好处的德,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给大家带来的是好处,大家自然会围绕着这些规范做人做事,那不就是很好的管理局面吗?可事实往往并不是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为政以德的德,并非都能让人理解,一个对大家都好的事,未必对某一个个体的人是好事,任何规范都会对不良行为进行制约,不良行为危害了别人,危害了大家,制约它就是为政以德,然而不良行为却往往会给个人带来好处,比如任性而为,率性而为,不是很爽吗?

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为政以德的德,要很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规范的内容,还在于实施管理的人,必须是道德修养足够的人。我听说有管理者要求部下要五加二,白加黑,这话不仅可笑,也是道德修养不够的典型表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有工作有休息,这方面的法规和规章都体现了为政以德,五加二,白加黑,就完全违反了这个德。常说的,经很好,被念歪了,念歪了的现象其实很普遍。有位研究《论语》的先生把“为政”与“执政”分开来,为政,就是制定规范,执政,就是执行落实规范,为政以德需要有足够道德修养的人来实施才能落地。把为政与执政分开的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论语》为政篇的大量内容,说得都是管理者的修养问题,谈理解人民需求,谈孝,谈提升道德修养的道路,这大概就是孔子的良苦用心所在。

相关分类: 创新作文

本文地址:论语读后感(4篇)https://www.dy090.com/a/93168.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庆国庆作文(14篇)

    上一篇作文: 最唯美的爱情语录,经典唯美的爱情语录(51句)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论语读后感(4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论语读后感(4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